聯系人:18360237888 (李經理)
18360230007 (付經理)
13951536189 (馮經理)
18360060707 (杜經理)
電 話:0527-80996688
傳 真:0527-88069178
地 址: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富春江路18號
發布時間:2015-6-11 10:37:14 被閱覽數: 2401 次 來自:宿遷市華泰交通設施有限公司 |
南京地名不但有特點,而且特點極其鮮明。 南京地名特點之一:厚重的古都特色,特別是明都特色。 記得大學時代的一個外地同學曾經說過,南京的地名有太多的門,讓人犯暈。當時聽了感覺一怔,對于我這個長期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來說,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個特點,后來隨著閱歷的增長,發現確實如此。南京包括現存的城門和已經消失但地名仍在的城門名,應該在40個以上(沒有細數過,內13,外18,再加上宮城如:午朝門、后宰門和后來新開的門如集慶門、玄武門)。可以說,一個在南京城里生活的人,幾乎每天都在和這些”門”打交道,您住城外?那您是在中央門外、中山門外、中華門外還是漢中門外?而筆者現在工作的地方,就在外18城門之一——安德門。說起來,南京人真的應該感謝朱元璋這個草民皇帝呢! 談到明朝給南京帶來的地名,還不止這些。像明故宮、鼓樓、朝天宮、明孝陵(包括周邊的一系列地名:下馬坊,孝陵衛等等),夫子廟旁的鈔庫街,那可是大明朝的“央行”所在地。像小營、后標營等等這些不一而足的地名,不列舉了。 明以前的六朝時期由于年代久遠和戰亂的緣故,留下的痕跡不多,但一些地名仍保留下來,如:石頭城。但現在位于清涼門旁的石頭城似乎并不是古石頭城的遺址,現在的石頭城是楊吳時期留下來的。而孫權時代的石頭城據考證應該是現在的挹江門旁的八字山一帶(個人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那里更靠長江,而且諸葛亮說“石城虎踞”,那里比清涼山形狀更像老虎)。 與此相似的例子還有臺城。臺城本是六朝宮城的簡稱,在那時候又代指朝廷。南梁時期,著名的“侯景之亂”圍困的就是這里。隋唐時,南京地位下降,臺城被廢棄。唐代著名詩人韋莊也因此留下了“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钡拿。也可能是他誤導了后人,人們就以訛傳訛的把玄武湖南的一段的明城墻叫做臺城了。不過現在的臺城風景倒是絕美。 民國時期也給南京留下了一些地名,如中山陵、中山路,中央路,總統府等等。也有些解放后改名的:如國府路改名長江路,我倒覺得恢復舊名也無妨。 南京不作為都城的時候,也留下一些地名,如一中門口的府西街,就是因為清朝的江寧府所在而得名。長毛之亂后, 這里還一度成為兩江總督的駐在,赫赫有名的“刺馬”(也就是《投名狀》)故事的原型)就是發生在這里。此外還有大行宮等等。 南京地名特點之二:濃郁的文化氣息,特別是文學特色。 南京有一條很短,但是文化含金量特高的河流:秦淮河,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和秦淮有關的地名,也是非常多的。如桃葉渡,淮清橋,東水關、鎮淮橋等等。就算是全國聞名的夫子廟也是和秦淮河息息相關的。而這每一個地名幾乎都能帶來一串文化掌故。 與此類似的還有長干里、長干橋等等。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說的就是這里。還有曾住過舊時王謝的“烏衣巷”。我上中學時,夫子廟和烏衣巷還沒有像現在這樣俗氣。我雖然熟讀劉禹錫的這首詩,但也不知道烏衣巷的具體位置。有次騎車到夫子廟玩,回家時不知怎么稀里糊涂的轉到了一條幽深僻靜的小巷里,那天我記得剛下過雨,空氣特別清新,巷子里都是些普通民宅,兩邊幾個老大媽坐在那里邊做家務邊聊天,我剛準備去問路,無意間突然看到了藍色的路名牌——烏衣巷,那種震驚和溫暖的感覺我至今仍然記得,就像見到了一個從未謀面,但卻神交已久的老朋友一般,原來烏衣巷就是這條不甚起眼的小巷!我也因此真正體會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意境。可惜了現在夫子廟的烏衣巷,充滿商業氣息,完全已經沒有那種味道了。 還有一些地名反映的是南京的文化特色,如三元巷得名于明朝嘉靖年間的大將尹鳳,他參加武科舉考試,鄉試、會試、殿試皆名列第一,“連中三元”,故得名;這是武狀元,還有文的,位于秦淮區夫子廟附近的“狀元境”、“秦狀元巷”、“狀元里”等,就是因為清朝狀元秦大士的故里得名(現在秦大士故居在整修,也不知修好了沒有)。當然他還有個更著名的狀元祖先——秦檜(也有說狀元境得名于秦檜),不過這個名就不光彩了——“千夫所指的賣國賊”,在這里我無意替秦檜翻案,但是要沒有宋高宗趙構的私心作怪,縱容甚至是授意,秦檜也翻不起這么大的風浪。 南京的路名也有很強的歷史文化特色,如南京人俗稱為“城西干道”、“城東干道”的快速內環西、東線,他們的正式名稱分別是極有氣勢,也極有來歷的虎踞路和龍蟠路。城南的幾條東西向道路則分別以南京的舊稱為名,如白下路——建鄴路、建康路——升州路;集慶路、應天路等等,讓人便于記憶,也有歷史感。我很反感的就是把一條城市里的路名簡單的用起點和終點各取一字來湊數了,很不幸,我們也有這樣的路名。 南京地名特點之三:鮮明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山水城林特色。 南京身處江南,水網密布。和水有關的地名特多。除了長江、秦淮這兩條母親河以外,還有一些小河溝和湖面。如金川河、玉帶河、十里長溝、清溪、進香河、明御河;再如玄武湖、莫愁湖、西家大塘、白鷺洲、月牙湖、花神湖、紫霞湖、前湖、琵琶湖等等。與此有關的當然還有橋:長江大橋(我個人堅決反對二橋、三橋之類的路名橋名,一點沒有文化氣息,和美國這種沒有歷史的地方差不多。希望二橋、三橋能改名,而在建的四橋會有一個正式的名稱,不要再重蹈覆轍了)。再如,一些小橋,或者沒有橋但仍然存在的地名:中山橋、惠民橋、邁皋橋、鐵心橋、七橋翁、三山橋、石城橋、西橋、竺橋、珍珠橋、浮橋、蓮花橋等等。最有意思的橋名當屬位于虹橋附近的“三步兩橋”,據說這里原有“三鋪”,“兩橋”,故得名,結果后來以訛傳訛變成了“三步兩橋”,不過現名可比原名有詩意得多。 南京地處江南丘陵,山多;以山為名的地名也很多,除了鐘山、棲霞山以外,雨花臺也得自山名,再如幕府山、北固山、聚寶山、青龍山、方山、東山、云臺山等等。城南的菊花臺、石子崗也得自山名,石子崗南部的一座小山頭叫烏龜山,金庸小說《碧血劍》里提到的“浡泥國王墓”——據說是全國現存唯一的外國國王墓葬就在此山腳下。很多年前,我曾同女友曾步行到這個當時還沒有開發的地方去“發現浡泥國王墓”,現在那里已經變成文萊風情山莊了。 除了以上的地名以外,南京還有一些有特點的地名,如:螺螄轉彎等等。再比如,由于工作關系,常要到寧海路去,寧海路靠北京西路有一條巷子叫“三省里”,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而省檢察院和反貪局就在這里,讓那些被抓的貪官在這里“三省吾身”,倒是有趣得緊